发布日期:2025-05-21 02:28 点击次数:176
丰谷酒业欠税风波背后的经营困局与行业警示。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白酒行业作为中国传统消费产业的支柱之一,近年来在消费升级与市场分化的浪潮中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方面是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头部品牌持续高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区域酒企陷入生存困境。
近期,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丰谷酒业”)因欠缴增值税3559万元被列入欠税名单的事件,再次将这一行业矛盾推向公众视野。
作为“川酒十朵小金花”之首,丰谷酒业的财务危机不仅暴露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困境,更折射出中国白酒行业在存量竞争时代的结构性危机。
1
丰谷酒业危机:从资本沉浮到重回国营
丰谷酒业的前身绵阳县国营酒厂,1994年改制更名为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丰谷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被誉为“川酒第七朵金花”。
2001年西藏珠峰摩托车工业公司以1.09亿的价格,将丰谷酒业收入囊中。而在仅仅4个月过后,四川金路集团以1.4916亿元的价格将西藏珠峰所持有的丰谷酒业99.2%的股份收入囊中。
资本看好,资金注入!丰谷酒业也曾在白酒市场上风光无限。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丰谷酒业实现销售收入24.06亿元,同比增长29.85%;2012年销售达到30多亿元,一度跻身川酒第二梯队。
2013年,刘汉“涉黑”案发后,丰谷酒业也被卷入其中,营收暴跌、品牌价值严重缩水。也是从此时开始,丰谷酒业踏上了“下坡路”,在流动资金一天比一天紧张的情况下,已经失去独立走出困境的可能。
2017年3月,四川发改委和绵阳科发,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以2.56亿元接手丰谷酒业,丰谷酒业重新回国企阵营。
2019年,丰谷酒业启动主板上市计划,并在2021年4月举办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将丰谷酒业打造成为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性白酒品牌企业并规划实现主板上市的口号。
让人费解的是,4月的慷慨激昂过后,市场没有等来丰谷酒业的高歌猛进,反而等来了“破产”的消息……
2021年9月,丰谷酒业突然传出“破产重整”的消息。对此,丰谷酒业对外的解释是“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此次(破产重整)重点是重整而不是破产,目的是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2022年,丰谷酒业再次“雄起”,对外宣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
2
国营并非万能,丰谷前行不易!
与2021年一样,2022年,号称发展动能得到全面释放的丰谷酒业,在2025年没有继续传出好消息,反而是因欠税问题被送上行业热搜。
这一次,丰谷酒业的回答是:“我们财务已把欠税的金额、原因,上报给绵阳市税务局。”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资深人士直言,没钱或许才是最大的原因。作为错失过发展机遇的丰谷酒业而言,即便再次回归国资阵营,也难以突出重围。
首先,中国白酒行业CR5(前五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通过品牌溢价、资本优势构建起近乎垄断的竞争壁垒。这种格局对区域酒企形成多维挤压。
其次,在品牌重建阶段,丰谷酒业选择以“低醉酒度”技术作为差异化竞争突破口,试图在健康饮酒概念中开辟细分市场。这一策略看似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实则存在三重困境……
技术壁垒不足:所谓“低醉酒度”主要通过优化酿酒工艺降低甲醇含量,但该技术并未形成专利护城河,竞品可通过简单工艺调整实现类似效果。
价格带尴尬:其主力产品价格集中在100-300元区间,既难以与剑南春、郎酒等次高端品牌竞争,又面临区域品牌的价格绞杀。
消费认知偏差:白酒消费本质是社交货币属性,过度强调“低醉酒度”反而削弱了产品在宴请、礼品等核心场景的价值认同。
目前来看,丰谷酒业的欠税风波本质上是存量竞争带来的“挑战”。当行业红利消退、资本热潮退却后,那些未能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将暴露系统性风险。
而此次事件的发生也给白酒行业敲响了“警钟”。资本可以是企业扩张的加速器,但过度依赖资本输血而忽视内生增长,终将导致“虚胖式发展”;真正的差异化需要技术壁垒与消费洞察的双重支撑,而非简单的概念包装;国资背景不再是“护身符”,市场化改革滞后必然引发效率危机。
展望未来,白酒行业的“二八分化”将愈发显著。对于丰谷酒业而言,能否在产业变局中完成从“地方名酒”到“特色品牌”的蜕变,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将深刻影响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这场没有退路的转型中,唯有将危机转化为重构竞争力的契机,方能在行业洗牌中赢得新生。